专注 | 出镜率爆表,澳华内镜成粤港澳肝病学术会议“重头戏”

时间:2020-09-09 作者:admin

一场疫情如一只蝴蝶,引发了全球医疗、经济与政治的全面动荡。疫情也如一把雨刷,刷开了叠积许久的“进口滤镜”,让我们看到了令人惊讶的“中外大不同”。
 
这也让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我们应该聚焦民族企业,实现自主可控。
 
在这样的背景下,沉寂许久的华南地区消化学界也因为一场“线下切磋”再次沸腾了起来——2020年8月7日-8月9日,由广东省医学会主办,广东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承办,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广州消化疾病中心、华南理工大学消化研究所共同协办的第十一届粤港澳肝病学术会议暨广东省医学会消化系早癌防治高峰论坛在广州盛大召开。会议现场学术氛围十分浓厚,超过800位来自省内外的消化领域专家学者、同行参加了本次盛会。
 
 
会上,澳华携AQ-200光通内镜系统重磅亮相,展示了国产内镜的新进展与新技术,以过硬实力抢得众人目光,征服了大批专家。
 
 
 
 
 
本次会议共进行了12场直播手术,其中澳华肩扛重任,承担了其中5台手术的工作量,难怪会被戏称“澳华专场”。
 
本次共有5位“高手”齐聚过招,通过直播形式为现场众多专家观众带来了非常具有学习及参考意义的手术:POEM贲门失弛缓症治疗及STER食管下段黏膜肿瘤广州市一李永强主任);上消化道FMT(詹琪主任);下消化道TET+FMT(冯志强主);痔疮套扎(林咏医生)。
 
 
谈及本次为何选用澳华内镜,来自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的李永强主任大方分享了他的原因——“我们医院在很久之前就开始使用澳华内镜了,也看着他一点一点地进步。现在新的设备叫做AQ-200,我们一直在用,感觉是很好的。机器有很多自己的优点,画面高清,角度也够,手柄较轻,比较好操作。另外他们的插头是一体化设计的,清洗消毒都很方便,所以今天我们就选了澳华的内镜来做POEM手术。
 
手术途中,李主任也为大家分享了在贲门位置的粘膜下肿瘤和在食道其他位置的不一样之处,干货满满。李主任说道:“贲门相对食道其他地方难度会更高一点。因为它的位置介于食道和胃两者之间,所以当我们挖隧道的时候可能会推到胃里面,角度不太好处理。而如果是食管中下段的话,角度会比较直,操作也相对容易一些。另外,贲门处的隧道要打得稍微宽一些,长度也要超过病变2cm左右。
 
 
 
 
澳华的给力表现是最有说服力的武器,令人满意的效果也让现场专家金句频出。
 
钟南山院士所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消化内科主任陈学清在一连观看数场直播手术后,忍不住有感而发:“我们国产的内镜包括这些操作器械,都是我们国家发展的见证。我们不要迷信进口,像我们国内的产品比如澳华内镜,我就觉得非常好用。尤其是在如今的形式下,事实上我们临床上多尝试一些国产的设备,对国家的发展也是有帮助的。
 
 
 
以上均为本次直播手术中运用
澳华AQ-200光通内镜系统采集的临床图像
 
 
科学技术是人类同疾病斗争的锐利武器,
人类战胜大灾大疫离不开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
 
我们要把创新握在手里,
赢得更多机会和转机。
 
变革,正在路上。
 
 
一键拨号 一键导航
回到顶部